作者导读
趁国庆能稍微休息两天,喘口气儿,整理点儿资料。后面忙起来了,就又顾不上了。
整理医案的这两三年,晚上几乎没有看过电视,新闻也看的很少。整理完了看看书,就得睡觉了。
现在事情多了,懒得整理了,吃完饭看看电视剧,再散散步,反而感觉舒服很多。
图片
皮肤上莫名长出大量的凸起,治从少阳常能见效
作者:tsp南极
01
无意间用柴胡桂枝汤治愈的扁平疣
好久之前,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感冒低烧的病例,症状上非常典型,基本是照着柴胡桂枝汤证去生病:
《伤寒论》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患者感冒发烧之后自己吃退烧药,从高烧转为退不干净的低热。
恶寒、恶风、低烧,关节轻微酸痛,身上汗出时有时无,疲劳倦怠,口中有淡淡的苦味,食欲减退,不过没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亦没有心下支结。脉象按着偏软弱,不浮不沉,跳的稍微有些快。舌象我印象不深,就不强行回忆了。
虽然症候与条文不算完全一致,但病机昭然若揭——
恶风寒、发热、身痛、微汗、脉偏弱——典型的太阳病表虚证,桂枝汤证。
疲劳、口苦、纳差——吃退烧药过量发汗之后,正气虚弱、邪气内陷,即所谓的“血弱气尽腠理开”之少阳病,小柴胡汤证。
这里我得说一点,我看很多论文里头,但凡用柴胡,大都出现脉弦的描述。
但是我实际去摸脉,很多时候用柴胡剂得效的患者不一定有脉弦。可能顶多是两关相比寸尺不太调和。我不推荐把某一脉象直接与某方药做百分百的强行绑定,说什么见某脉用某药必效,这种机械的脉药对应与机械的方“症”对应都偏低级了。
且看仲景原文:
40、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而细。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很明显,仲景在此处对柴胡剂的判断也是综合了脉与症状的,绝不是纯粹的凭脉定方。
言归正传,患者服药后顺利汗出热退,且感觉精神体力好很多,上班很有劲。
于是没经过我同意就自己抓了好多剂,以为可以当保健药去吃。凡是上班劳累的时候,就吃一剂柴胡桂枝汤补充体力(当然,我不建议这样做,累了就该好好休息,吃药不能替代放假)。
过了一个月告诉我,他无意间发现手臂上的扁平疣都不见了。之前一次出差之后长出来的,长了很久,也没去管,这次竟然无意间消了。
我听了之后感觉很高兴,不过没有深思。以为只是无意间碰上了而已。
02
朱进忠的启发
一天,我重新N刷朱进忠老先生的神作《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看到了这篇记载: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症病篇·第二节外科皮科·疣》第164页
朱进忠
曾治患者张××,男,8岁。全身突然出疣数百个,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高粱,微痒。经某院皮科治疗一月未效。 审其精神、食欲均正常,予柴胡桂枝汤调理之。
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大枣5个,生姜3片,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薏米30克。
4 剂痊愈。
图片
一向以辨证精细、脉证互参为优点的朱进忠老先生,在治疗这个疾病的时候,竟然连脉象都没有参考,直接开柴胡桂枝汤加薏苡仁。
这真是令我惊讶。要知道朱进忠老先生对于很多稀奇古怪的疾病,都是通过把脉来找出突破口的,通过脉象抓住核心病机。
我之前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由于这一则医案记载太简短,感觉没啥参考价值,因此并没有进行研究。把书扔到一边之后,就直接忘了。
等到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治验的时候,再来看这一则医案,忽然觉得醍醐灌顶!
其后遇到类似的疾病,我时常会用柴胡剂为基础,根据寒热虚实选择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清热消风散等方,加入薏苡仁、板蓝根、夏枯草、生牡蛎、海藻、猫爪草之类的药物。
少阳病的核心特点就是正气不够强大,没办法跟病邪作坚决的斗争(没办法强烈发炎、红肿热痛),但是正气也没有虚弱到完全陷入阴症(即几乎不抵抗,以至于疮毒内陷),所以这个时候疾病就会绵延不愈,一下好一下坏,摇摆不定、不上不下。
针对这种状态的具体论述,可见我对清热消风散的解析:清热消风散:治疗少阳痈疮的妙方
这个思路治疗范围不仅限于扁平疣。
凡是皮肤上一坨坨的凸起增生、长出来之后既不发炎红肿热痛、又不肯乖乖消下去、拖延很久维持不变,就有机会用少阳法和解之。
无需在意西医病名,只管其原理类似,即可借鉴。
03
手上长一堆凸起,
简单治一治
例如2025年5月15日,一个上海的老朋友说他家女儿手上长了一堆大大小小的肉肉的痘痘。
刚往外长的那些痘痘痒得很,已经长大了痘痘就不痒了,但就是不消。
图片
图片
根据南极的古经方问诊单:多年临证问诊经验的结晶,现在分享给大家,搜集不到什么有效的症状。
没办法哟,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去用药。
首先,看这个凸起,看着没有特别明显的红肿发炎,因而可以选择和解之。
对于这种皮肤上凸出来、一长就长一堆的小肉球,可以采用我之前说的治疗思路。
再一个,因为是老朋友了,其孩子体质大致清楚。没有肝胆阴液不足之体质,因此可以耐受柴胡剂之发散。
所以最后处方如下:
柴胡桂枝汤,加夏枯草、薏苡仁、牡蛎三味药
北柴胡12,黄芩9,半夏9,太子参9,炙甘草9,生姜2片,大枣2枚切开,桂枝9,生白芍9,夏枯草9,生薏苡仁30,生牡蛎30
吃药后朋友告诉我,不再长新的肉球了,自然也没有再出现瘙痒,老的那些凸起也渐渐平下去了。
图片
这里为何除了加味薏苡仁,还加味了夏枯草、牡蛎呢?
请往后看。看完之后自然搞懂。
04
治颈椎病同时治好扁平疣
之前无意间看到一则医话: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下)·治疣却蠲颈椎病,疗彼愈此应细究》P28-31
该段医话作者:陈亦人
治此愈彼现象余常遇到,若留意深究,其中不乏必然性,从中可获得宝贵的治疗经验。
如曾治患者陈某,男,34岁,1987年7月8日初诊。扁平疣病史20余年,曾多方求治乏效而来诊。刻诊:周身扁平疣,呈泛发性,密布全身,以致足底密布,不能行走,苦不堪言,患者经常修削,然旋削旋长。兼见项背强痛,转侧作响。舌质红苔薄黄。细析此证,乃热毒搏于血分,痰瘀阻于肌肤所致,治拟解肌肤毒邪,消痰化瘀,凉血除疣。处方:
粉葛根15g,生苡仁15g,板蓝根15g,左牡蛎15g,桃仁10g
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葛根,善解阳明邪热,发肌肉邪毒,且生用破血,专主皮里之血,对扁平疣邪毒瘀血阻于肌肤最为的对,故为主药。
薏苡仁甘淡微寒,功善利湿解毒,与葛根相伍,可解肌肉湿阻瘀血。
牡蛎味咸体沉,化痰软坚。
板蓝根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消炎抗病毒之功,而扁平疣即为病毒感染性疾病,故专用之,以病证相应也。
桃仁活血化瘀,通经畅络和血;与牡蛎、苡仁相配,化痰除瘀,消痰瘀于无形;与板蓝根相合,清血分之毒热,和牡蛎同用,一化痰,一祛瘀,无坚不摧。
全方共奏解肌清毒、除湿化痰、祛瘀通络、软坚散结之效。
患者服上方3周,疣块减少,已能行走。
续服3周,周身疣块消失,行走自如,足底遍退厚厚之皮,使附于老茧之疣,尽数退去。
颇感意外者,患者之颈椎疾患也霍然而愈。此意外疗效,颇值深思。
(后略)
原文太长了,全篇的截图我放下面,有兴趣的可以全文读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方子开的非常简洁漂亮。
薏米仁这个药物本身就对扁平疣之类的疾病是有特效的,这是薏苡仁的内在特性。
我们用药一方面要用药物的共性(比如针对湿热病机,开祛湿热的药物,一般多多少少都会有效),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药物的个性(例如扁平疣之类的疾病,假如患者有湿热的可能,用薏苡仁就比地肤子更好一些)。
牡蛎的用处也不少,这个药本身就对肝胆经靶向性很强,同时可以软坚散结,针对那些摸着硬硬的皮肤增生物,用点软坚散结的药物,会好的更快一些。它的软化作用可以促进祛湿热药物深入病灶。
桃仁也很妙的,大家可以参考如下文章对莪术的讲解:【皮肤解毒汤专题】用古经方思维分析皮肤解毒汤方证
祛瘀血法治疗皮肤病,颇重要。
板蓝根与葛根,我觉得没啥好发挥的了,原作者讲的已经非常好了。
05
龚士澄强力镇肝法
无意间看到一个大佬的文章:
事物的两面性——重读《龚士澄临证医案》
其中引用了龚士澄老先生的经验:
泛发性扁平疣
龚某某,男10岁,住龙集公社周庄队。1973年元月2日诊:
面部有糁子大至米粒大之疙瘩,色与皮肤一致,顶平边圆或多边形,摸之碍手,额部则密集成群,并逐渐弥散至手背、颈颔和胸间。一二年内泛发至腿脚,至于分布全身,偶有痒感。曾外用鲜鸡内金、苦参子肉无效。此孩生性急躁易怒,宜与平肝之剂。服不间断。
灵磁石30g,赭石30g,紫贝齿30g,生牡蛎20g,生白芍6g,牡丹皮5g
5剂,每日1剂。(前四味同先煎。)
5天后,扁平疣开始干枯,痒感明显增剧,手抓或衣物摩擦即脱落,再服4剂,全部落尽无遗。
按:前人谓“疣属肝胆少阳经,多因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 或肝客淫气所致”。因用石类介类药平肝潜阳,牡丹皮、白芍清泄其营分。药专量重,竟于旬日间收功。
这句“疣属肝胆少阳经,多因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 或肝客淫气所致”,令我眼前一亮。
由此可见,前人对此病的治疗观点都比较统一,往往不离肝胆少阳。
我在脑中考虑到,围绕着这个病机论述,可以思维发散一下——
体质偏虚弱的则用小柴胡汤等方,一方面柴胡、黄芩可解肝胆之热,另一方面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又可以照顾脾胃正气之虚。
至若脾胃不虚而有热者,那就直泻肝胆之火,无需补益。
脾胃不虚,但却阴虚之人,则用甘寒法滋润肝胆之阴。
06
矢数道明的异议
这类疾病,就只有少阳病机么?答案是否定的。
矢数道明对于疣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我摘录几则医案:
《温知堂医案》
矢数道明
用薏苡仁汤治疗口唇下疣,小建中汤治疗腹痛
患者12 岁,女,小学生,初诊于 1977 年 4 月。主诉 3 年前口唇下出现几个大小不等的疣。外科医生将大疣切除,但从其手术痕迹上又长出新疣。该医生说是病毒性疣。以后手指甲也出现疣。注射药物于疣处也未能消惊。足底也相继出现大小不等的各种疣而来我院看病。
治疗:我让她长期服薏苡仁 15.0、甘草 1 克、夏枯草 3.0。
服药 1 个月当中,口唇下的大疣消失,手上的疣无变化。患者认为有效而坚持服药。服 3 个月后全身的疣全部消失。
【南极按:夏枯草可清解肝胆经之风热,且能软坚散结,大有妙处】
此患者于 1978 年 2 月再次来院看病。主诉为 2 年前常有原因不明的腹痛,从学校哭着回到家里。近来几乎每天上午腹痛剧烈。医院检查说没有病。我看她的腹部。左腹直肌紧张,按压时感觉疼痛,属于“里急、腹中痛”证。让服小建中汤浸膏散 1 日 2 次,1 次 2.0。服 1个月后,腹痛几乎消失,2 个月后完全忘记了腹痛。《汉方的临床》1978 年 8 月。
小青龙汤等治疗小儿喘息和病毒性疣
患者 10 岁,男,初诊于 1977 年 3 月 25 日。两岁起患小儿喘息,常有喘息发作。去年秋季发作频繁,两学期中共有 25 日没有去学校。易患感冒,一患感冒就有喘息发作。还有过敏性鼻炎,鼻塞,喷嚏一旦出现就难以停止。扁桃体肿大。另外还有近视和散光。晚上张咀睡觉并打鼾声。两年前患中耳炎,全身倦怠,口渴。
3个月前全身还并发病毒性疣,出现很多像半个粒大的白疣。外科医生用镊子镊破疣,患者疼痛难忍,因此以后再也不敢去该外科医生那里看病了。颊部出现数个五十日元硬币那么大的白癣。喘息、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疣和白癣等四种病都需要治。
治疗:先让每日服 2 次,每次服小青龙汤浸膏散1.5,加薏苡仁浸膏散0.5。并用脱指棉沾取石膏5.0加1倍醋的溶液,1日涂抹白癣两次。
结果白癣于 7 日后消失。病毒性疣于 1个月内消失。过敏性鼻炎也好转,喘息则在服药后 1 次也没有发作。
现在继续服药中,除治疗而外还有改善体质的作用。营养和脸色也有改善,身体健康起来。《汉方的临床》1978 年 10 月。
用紫云膏和桂枝茯苓丸料加薏苡仁治疗手指大疣
患者 14 岁,女中学生。初诊于 1976 年 6 月。
病历:1 年前起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这 6 个指头的根部长出大而硬,粗糙的黄豆大的大疣,在其上部左手共长出 4 个,右手 5 个一排的疣,治疗无效,疣越来越大,医生提出要做手术。除疣而外还有经痛,在脐左右有抵抗压痛。
【南极按:下焦瘀血很明显了】
治疗:口服桂枝茯苓丸料加薏苡仁 6.0,甘草 1 克,每日 1〜3 次用紫云膏涂抹患部。
1个月后疣完全消失,以后没有复发。1984 年 5 月好久不见的患者和她母亲来我院。患者伸手给我看,没有看到疣。患者同她母亲一起表示感谢。看到当年的病历,惊奇地感觉到好得相当快。《汉方的临床》1984 年 9 月
用温清饮加薏苡仁夏枯草治疗全身大疣
小疣和特异反应性皮炎,患者 13 岁,女中学生,初诊 1985 年 12 月 6 日,以前曾患特异反应性皮炎而难受,近来较好转。5 年前起左手中指外侧长出大疣,不久扩大到全身。初诊时左额和颈部多发无数疣。左拇指里外,膝后也有像撒下大豆那样无数疣,体貌变丑。患者的哥哥曾岀现很多疣,而服薏苡仁片后全愈。
治疗:让患者服薏苡仁片两年半,但无效。
【南极按:说实话,我真的很好奇日本那边的医患关系到底是咋回事。这要是在中国,你给别人治病治这么久没效果,不用说两年半,两个半月没效果,人家早把你挂网上骂去了】
患者体格营养、脸色一般,腹部无胸胁苦满,也无淤血症状,出疣处发红,属特异反应性皮炎,因而让服温清饮加薏苡仁10.0,夏枯草 3.0,并用紫云膏涂抹大疣。
用一个月药后疣的颜色有变化,拇指外侧的大疣变小并扁平化。继续用药 4 个月即到了 1986 年 4 月全身无数大小疣全部消除。
这种现象看起来有点奇怪。单用薏苡仁片无效但合用温清饮和夏枯草而呈现良效。《汉方的临床》1986 年 8 月。
很明显,矢数道明先生是把薏苡仁作为专药使用的。当患者有别的病机的时候,就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入薏苡仁。
最后一则医案证明,如果只用薏苡仁,不去管主要病机,那么扁平疣也不能痊愈。专病专药无法替代辨证论治。
有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朋友读到矢数道明的医案就会感到奇怪:“前面的老中医不是说扁平疣多为肝胆经的问题导致的吗?那我看矢数道明好多医案中也没有专门治疗肝胆呀!”。
这个时候我就得提醒大家了,大家阅读前人的著作,特别是古人或者一些当代老中医的著作的时候,千万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很多老中医在写医话的时候,会习惯性的说XX病多为XX病机。
这个时候你不要以为这个病只有这一种方子可以用,千万不能这样!
老先生表达的意思是——他碰到的患者,出现此病机的概率比较高,但不代表你碰到的就一定是这个病机,万一你碰到的是别的病机,辨证论治还要不要了?难道能机械的照搬别人的经验吗?
总之,就是尽量用药把表里寒热虚实的矛盾调平,有表证就解表,有里证就调里。再配合专病专方专药,选用一些有针对性的药物,即可见效。
而在患者没有其他的明显症状,实在不太好辨证的时候,那么就从概率学的角度,从最常见的病情入手治疗即可。
07
留个趣味思考题
经过了前面学习,大家应该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
王幸福老师的公众号上有个经验方:
“扁平疣”屡用屡效方,以及一个小偏方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6~30岁为主,因此又称青年扁平疣。
现代医学认为扁平疣与病毒感染有关,中医一般认为系风热所致。
王幸福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个治疗扁平疣的高效方,经临床多年检验,疗效确切。
扁平疣效验方
柴胡3g,赤芍12g,牡丹皮4.5g,桃仁15g,红花3g,白芷6g,防风6g,丹参12g,薏苡仁30g,粉葛根15g,板蓝根15g,左牡蛎15g
大家经过前面的学习,可以很清楚的发现,这张经验方就是在本文第四节陈亦人老中医的处方基础上进行扩充得来的。标红的就是陈亦人老先生的原方药味。
加味的药物,或调血,或散风,思路都大差不差。
大家在学习经验方的时候,千万不要死记硬背,不可以把一大堆方子机械地塞进大脑里头,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在记忆和学习的时候,要大致把握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方架构。并且要能从复杂方剂里头看出作为骨架子的方根。
然后在脑子里头模拟一下,当患者有XX病机的时候,是不是把XX药去掉,再加上XX药,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有了加减进退、量体裁衣的意识,处方就会越来越精准。
比如我看到龚士澄老中医提到“疣属肝胆少阳经,多因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 或肝客淫气所致”的时候。
我也会顺带着考虑,风热更重的时候与血燥更重的时候,处方侧重点得有区别。
然后我就会在脑子里想,哪些比较典型的症候群可以精准判断这些病机?
然后再想一下,判断出病机之后,与之对应的最佳方剂是什么?
反复思考之后,就在大脑里头搭建起了一个诊断框架。
以上思维模式,供大家参考借鉴。当然了,在下并非神医下凡,并不总是掌握真理,诸位酌情参考即可。
图片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安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