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出的警告回荡在耳边:无人能够幸免于极端高温。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 还记得几年前,酷暑来临时,人们或许还会疑惑“为什么今年这么热?” 如今,质疑声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习以为常的抱怨。 四十度高温已不再是新闻,它已成为夏季的常态,甚至在以往冰天雪地的东北也屡见不鲜。而这仅仅是七月,三伏天尚未到来。
曾经,三十七八度便被视为夏季的巅峰温度。如今,四十度以上的高温已司空见惯。 我们还记得那些曾经被调侃的“高温补贴”吗?如今,那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新闻里充斥着令人触目惊心的报道:东北大学生热到睡地板,北京打工人出门如同被牛舔过一般。去年的高温纪录,今年便被轻易打破,成为历史第二。
全球范围内的极端高温更是触目惊心。印度气温突破五十摄氏度;埃菲尔铁塔因高温变形;欧洲,这个在人们印象中“山水秀丽、气候宜居”的大陆,也遭遇了超过四十五度的高温炙烤。 高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许多国家的处境甚至比我们更为严峻。
展开剩余70%伴随极端高温而来的,是巨大的生命威胁。热射病,这种足以“蒸熟脏器”的疾病,正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中暑、脱水、呕吐导致的窒息等间接原因,也使“热死人”不再是玩笑,而成为残酷的现实。仅仅在过去的六月份,西班牙就有超过三百人死于高温,其中绝大多数死于中暑。法国的急救电话被打爆,数百人因高温送医,其中一些人不幸身亡。
除了生命损失,高温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灌溉成本激增,部分作物枯萎绝收,畜牧业也深受其害。高温,正在谋财害命。
这一切并非偶然。 早在今年年初,我们就经历了一次“拉尼娜现象”,专家预测年中可能再次发生“双重拉尼娜”。 “拉尼娜现象”本应具有降温作用,然而,即便如此,高温依然肆虐。如果“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的反向现象——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高温带来的影响如同一个恶性循环。气温升高导致水域蒸发,植树造林等绿化项目受阻。人们更依赖空调汽车,能源消耗剧增,排放的热量又加剧了极端气候。 寻找更宜居的环境更是痴人说梦,更何况带着整个人类文明去寻找几光年外的家园。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 然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人类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无限制掠夺,不会毁灭地球,却可能将人类自己推向绝路。 我们享受着便捷的生活、发达的科技和便利的交通,却不得不为此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信息来源:(此处补充信息来源)
"
发布于:四川省配资安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